Goroutine 与 Go 语言并发模型 · Analyze
Go 语言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内建的并发支持。Go 语言并发体系的理论是 C.A.R Hoare 在 1978 年提出的 CSP 模型(Communicating Sequential Process,通讯顺序进程)。在并发编程中,目前的绝大多数语言,都是通过加锁等线程同步方案来解决数据共享问题,而 Go 语言另辟蹊径,它将共享的值通过 Channel 传递。在任意给定的时刻,最好只有一个Goroutine 能够拥有该资源。数据竞争从设计层面上就被杜绝了。
概述
Go 的 CSP 并发模型,是通过goroutine
和channel
来实现的。
- Goroutine :Go 语言中并发的执行单位。是一种轻量线程,它不是操作系统的线程,而是将一个操作系统线程分段使用,通过调度器实现协作式调度。
- Channel:Goroutine 之间的通信机制,类似于 UNIX 中的管道。
在 Go 语言中,一个最常见的也是经常被人提及的设计模式就是不要通过共享内存的方式进行通信,而是应该通过通信的方式共享内存,在很多主流的编程语言中,当我们想要并发执行一些代码时,我们往往都会在多个线程之间共享内存空间,同时为了解决线程冲突的问题,我们又需要在读写这些内存空间时加锁。
Go 语言对于并发编程的设计与上述这种共享内存的方式完全不同,虽然我们在 Golang 中也能使用共享内存加互斥锁来实现并发编程,但是与此同时,Go 语言也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并发模型,Goroutine 其实就是 CSP 中的实体,Channel 就是用于传递信息的通道,使用 CSP 并发模型的 Goroutine 就会通过 Channel 来传递消息。
上图中的两个 Goroutine,一个会负责向 Channel 中发送消息,另一个会负责从 Channel 中接收消息,它们两者并没有任何直接的关联,能够独立地工作和运行,但是间接地通过 Channel 完成了通信。
Goroutine 和内核线程
Goroutine,是 Go 语言基于并发编程给出的解决方案。通常 Goroutine 会被当做 Coroutine(协程)的 Golang 实现,从比较粗浅的层面来看,这种认知也算是合理。但实际上,传统的协程库属于用户级线程模型,而 Goroutine 和它的Go Scheduler
在底层实现上属于两级线程模型。有时候为了方便理解可以简单把 Goroutine 类比成协程,但心里一定要有个清晰的认知 — Goroutine 并不等同于协程。
Goroutine 使用方式非常简单,只需使用 go
关键字即可启动一个协程,并且它是以异步方式运行,你不需要等它运行完成以后再执行后面的代码。
|
|
状态
Goroutine 在 Go 语言运行时使用一个名为 g
的私有结构体表示,这个私有结构体非常复杂,总共有 40 多个用于表示各种状态的成员变量。其中的字段 atomicstatus
就存储了当前 Goroutine 的状态,除了几个已经不被使用的以及与 GC 相关的状态之外,全部常见的状态都展示在这里:
内容源自博主 draveness.me
状态 | 描述 |
---|---|
_Gidle | 刚刚被分配并且还没有被初始化 |
_Grunnable | 没有执行代码、没有栈的所有权、存储在运行队列中 |
_Grunning | 可以执行代码、拥有栈的所有权,被赋予了内核线程 M 和处理器 P |
_Gsyscall | 正在执行系统调用、拥有栈的所有权、没有执行用户代码,被赋予了内核线程 M 但是不在运行队列上 |
_Gwaiting | 由于运行时而被阻塞,没有执行用户代码并且不在运行队列上,但是可能存在于 Channel 的等待队列上 |
_Gdead | 没有被使用,没有执行代码,可能有分配的栈 |
_Gcopystack | 栈正在被拷贝、没有执行代码、不在运行队列上 |
上述状态中比较常见是 _Grunnable
、_Grunning
、_Gsyscall
和 _Gwaiting
四个状态,Goroutine 中所有状态的迁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会触发 Goroutine 状态迁移的方法也非常多。
虽然 Goroutine 在运行时中定义的状态非常多而且复杂,但是我们可以将这些不同的状态简化为三种:等待中、可运行、运行中,在运行期间我们会在这三种不同的状态来回切换:
- 等待中:表示当前 Goroutine 等待某些条件满足后才会继续执行,例如当前 Goroutine 正在执行系统调用或者同步操作;
- 可运行:表示当前 Goroutine 等待在某个 M 执行 Goroutine 的指令,如果当前程序中有非常多的 Goroutine,每个 Goroutine 就可能会等待更多的时间;
- 运行中:表示当前 Goroutine 正在某个 M 上执行指令;
与线程的区别
谈到 Goroutine,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它和线程有什么区别?
首先,每个系统级线程都会有一个固定大小的栈(一般默认是 2MB),这个栈主要用来保存函数递归调用时参数和局部变量。固定栈的大小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是对于很多只需要很小的栈空间的线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浪费,二是对于少数需要巨大栈空间的线程来说又面临栈溢出的风险。针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要么降低固定的栈大小,提升空间的利用率;要么增大栈的大小以允许更深的函数递归调用,但这两者是没法同时兼得的。相反,一个 Goroutine 会以一个很小的栈启动(2KB ),当遇到深度递归导致当前栈空间不足时,Goroutine 会根据需要动态地伸缩栈的大小(目前主流实现中栈的最大值可达到 1GB)。因为启动的代价很小,所以我们可以轻易地启动成千上万个 Goroutine。
Go 的运行时还包含了其自己的调度器,这个调度器使用了一些技术手段,可以在 n 个操作系统线程上多工调度 m个 Goroutine。Go 调度器的工作和内核的调度是相似的,但是这个调度器只关注单独的 Go 程序中的Goroutine。Goroutine 采用的是半抢占式的协作调度,只有在当前 Goroutine 发生阻塞时才会导致调度,发生在用户态,不需要内核上下文切换。调度器会根据具体函数只保存必要的寄存器,切换的代价要比系统线程低得多。
参考资料 How Goroutines Work,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比较与内核线程的优势:内存占用、上下文切换、创建与销毀。
内存占用
创建一个 Goroutine 的栈内存消耗为 2 KB,实际运行过程中,如果栈空间不够用,会自动进行扩容。创建一个线程则需要消耗 1 MB 栈内存,而且还需要一个a guard page
区域用于和其他线程的栈空间进行隔离。
对于一个用 Go 构建的 HTTP Server 而言,对到来的每个请求,创建一个 Goroutine 用来处理是非常轻松的一件事。而如果用线程进行处理,每个请求对应一个线程则太浪费资源了,很快会出现内存溢出错误。
上下文切换
当内核线程切换时,需要保存各种寄存器,以便将来恢复:
16 general purpose registers, PC (Program Counter), SP (Stack Pointer), segment registers, 16 XMM registers, FP coprocessor state, 16 AVX registers, all MSRs etc.
而 Goroutines 切换只需保存三个寄存器:PC、SP 和 BP。
一般而言,线程的上下文切换会消耗 ~1us,而 Goroutine 的切换需要 ~200ns,减少了 80% 的额外开销。因此,Goroutines 切换成本比内核线程要小得多。
创建和销毀
内核级线程的创建和销毁需要调用系统调用,CPU 需切换至内核态并进行上下文切换,这都会消耗巨大的资源,通常解决的办法就是线程池。而 Goroutine 是由 Go runtime 负责管理的,不需要进行上下文切换,创建和销毁的消耗非常小。
G-P-M 模型调度
Go 的调度器内部有三个重要的结构:M、P、G。
当通过go
关键字创建一个新的 Goroutine 的时候,它会优先被放入 P 的本地队列。为了运行 Goroutine,M 需要持有一个 P,循环从 P 的本地队列里取出一个 Goroutine 并执行。
在绑定有效的 P 后,进入调度器循环。调度器循环的机制大致是从 Global 队列、P 的 Local 队列以及 Wait 队列中获取 G,切换到 G 的执行栈上并执行 G 的函数,调用 goexit 做清理工作并回到 M,如此反复。M 并不保留 G 状态,这是 G 可以跨 M 调度的基础。
Work Stealing
Go 调度器工作时会维护两种用来保存 G 的任务队列:一种是一个 Global 任务队列,一种是每个 P 维护的 Local 任务队列。
由于 Go 语言是协作式的调度,不会像线程那样,在时间片用完后,由 CPU 中断任务强行将其调度走。Go scheduler 有一个后台线程sysmon
在持续监控,一旦发现某个 G 运行超过 10ms,会设置该 G 的“抢占标志位”。但调度器并不会立即将其换下 P,G 会一直执行下去,直到被阻塞后(例如系统调用、等待 I/O),调度器会将其调度到 Global 任务队列。这是一个全局的任务队列,优先级比较低,以示惩罚。
当 M 执行完了当前 P 的 Local 队列里的所有 G 后,P 会从其他 P “偷” 一些 G 来运行,被称为work-stealing
调度,它会先尝试从 Global 队列寻找 G 来执行,如果 Global 队列为空,它会随机挑选另外一个 P,从它的队列里中拿走一半的 G 到自己的队列中执行。
为什么要有 P(Processor) ?
在 Go 1.0 发布的时候,它的调度器其实 G-M 模型,调度过程全由 G 和 M 完成,这个模型暴露出一些问题:
- 单一全局互斥锁和集中状态存储的存在导致所有 Goroutine 相关操作,比如:创建、重新调度等都要上锁;
- goroutine 传递问题:M 经常在 M 之间传递『可运行』的 Goroutine,这导致调度延迟增大以及额外的性能损耗;
- 每个 M 做内存缓存,导致内存占用过高,数据局部性较差;
- 由于系统调用而形成的剧烈的内核线程阻塞和解除阻塞,导致额外的性能损耗。
这些问题实在太扎眼了,导致 Go1.0 虽然号称原生支持并发,却在并发性能上一直饱受诟病,然后,Go 语言委员会中一个核心开发大佬看不下了,亲自下场重新设计和实现了 Go 调度器(在原有的 G-M 模型中引入了 P)并且实现了一个叫做 work-stealing 的调度算法:
- 每个 P 维护一个 G 的本地队列;
- 当一个 G 被创建出来,或者变为可执行状态时,就把他放到 P 的可执行队列中;
- 当一个 G 在 M 里执行结束后,P 会从队列中把该 G 取出;如果此时 P 的队列为空,即没有其他 G 可以执行, M 就随机选择另外一个 P,从其可执行的 G 队列中取走一半。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系统调用 sysall
,一个线程肯定不能同时执行代码和系统调用被阻塞,这个时候,此线程M 需要放弃当前的上下文环境 P,以便可以让其他的 Goroutine
被调度执行。
同步与异步
发生同步情况时,G 可能要系统调用,M 会被阻塞,进而从 P 上调度下来,G 仍然依附于 M。之后,一个新的 M 会被调用到 P 上,继续执行 Local 队列里面的G。当阻塞完成后,G 还会加入到 P 的 Local 队列里,M 则会被“雪藏”,待到需要时再“放”出来。
Reference 与图片来源
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 浅论并发编程中的同步问题 · Analyze
- 浅析进程与线程的设计 · Analyze
- Go 语言 GC 机制 · Analyze
- 实现高并发短链接服务
- 构建可持续迭代的 Golang 应用
- Golang 程序配置管理
- LSM-Tree 与 LevelDB 的原理和实现 · Analyze
- ZooKeeper 与 Zab 协议 · Analyze
- 分布式键值存储 etcd 原理与实现 · Analyze
- 可嵌入式数据库 BoltDB 实现原理 · Analyze
- 内存空洞
- GO 1.13版本改进
- Go 全局变量作用域于变量覆盖问题
- Go mod 模块化管理
- Go GRPC使用
- Go Echo JWT
- Go 实现 PBKDF2 加密算法
- Go 二叉搜索树实现快速数组匹配